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跨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20年(三)
发布者:产业用及无纺布展 | 发布日期:2021/10/27 16:30:25

 

  重点领域情况
  
  产业用纺织品是技术和需求双轮驱动,相互促进发展的行业。产业用纺织品通过自身的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质量提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确保我国重点领域的产业链自主可控。
  
  1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
  
  20世纪初我国的医用纺织品主要是以棉织品为主的防护和敷料产品,如棉制手术衣、各种纱布产品等,在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非织造布类产品应用极低。2003年在抗击非典疫情战役中,一次性口罩和医用防护服开始进入医疗体系并为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专业人士对一次性医疗产品有了初步认识,我国医用非织造布及制品产业开始起步,疫情后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的标准。

 

  
  随着我国非织造布产业的发展、国家对公共卫生加大投入,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系统得到大面积推广,为确保医患健康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一次性手术衣、手术洞单产品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其在感染控制方面的功效得到医护人员认可。2020年,医用防护服、各种口罩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得到大面积应用,有效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根据统计,2020年我国生产各类口罩3500亿只,医用防护服、隔离衣等超过100亿件,我国医疗系统没有因为防疫物资短缺和质量问题发生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
  
  在人造皮肤、人造血管、心脏支架、疝气补片等植入性医用材料方面,我国纺织行业的研究单位从可降解原料、一次性成型工艺、涂层复合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并与企业和医疗机构开展了临床应用实验,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卫生用品的应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40美元,我国婴儿尿裤的市场渗透率不到5%,女性卫生用品的市场渗透率约50%,成人失禁用品的应用非常少,湿巾还主要应用于外出旅游等特殊场景。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婴儿尿裤和女性卫生用品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90%,产品从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向舒适化、绿色化和个性化发展,消费者开始接受成人失禁用品,产品处于快速导入期。同时,我国还是婴儿尿裤、女性卫生用品和成人失禁用品的重要出口国,2020年出口上述产品22.66亿美元,同比增长8.64%。目前,湿巾类擦拭产品已经成为快速消费品,应用领域涉及婴儿卫生、日常家居、化妆、外出旅游、消毒、医疗和工业,产品形态也由单纯的湿巾产品扩展到全棉柔巾、可冲散湿巾等。2020年婴儿尿裤、女性卫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和湿巾产品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00亿元左右。
  
  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领域一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稳健医疗开发的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已经广泛应用于湿巾、棉柔巾、女性卫生用品、婴儿尿裤以及医用敷料,公司成为一次性手术衣、医用防护服、口罩和全棉擦拭材料领域内的领军企业,2020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125亿元。奥美医疗和振德医疗是我国在医用纺织品领域的重点企业,2020年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8亿元和104亿元。恒安是我国最大的卫生用品企业,2020年在女性卫生用品和婴儿尿裤方面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66.5亿元和14.3亿元。湖北仙桃是我国最大的非织造布及制品产业集群,区域内聚集了大量非织造布卷材及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生产企业,在应对非典、禽流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仙桃地区的产品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
  
  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大规模应用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1998年,朱镕基总理对国家经贸委的报告上批示指出,要在大修堤防工程中应用土工布。2001年我国土工布的用量只有5.6万吨,产品主要是扁丝织物和短纤维土工布。2020年,我国土工用纺织品的产量已经超过110万吨,不仅应用在公路、铁路、水利建设中,在环境工程、园林工程、海洋工程、管道运输、矿山安全和尾矿治理中也有大量应用,产品结构由传统的扁丝织物和短纤非织造布发展成聚酯纺黏土工布、聚丙烯纺黏土工布、经编格栅、高强机织土工布、土工网、土工管带、土工垫等产品类型,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复杂程度的施工条件。土工材料的应用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提高工程质量,更加绿色和环境友好。在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首都新机场、京沪高铁等一系列国家重点项目中,土工用纺织品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聚酯纺黏胎基布技术上的突破,使得高性能聚酯纺黏胎基布在防水卷材中的应用比例由不足2%提高到目前的70%左右,打破了长期以来该领域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大幅提高了防水材料的工程质量和寿命。天鼎丰、山东晶创以及山东路德等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成功解决了聚丙烯纺黏针刺土工布的国产化问题,满足了国家重点工程对特殊性能土工布的要求,推动了土工布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
  
  山东德州、泰安和潍坊等地区是我国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最为集中的区域。德州市陵城区是中国土工用纺织材料名城,规模以上土工企业26家,区内企业能生产几乎所有品种的土工材料,具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3 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
  
  2000年以来全国雾霾天气明显增加,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超过全年的30%,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非织造布制滤袋是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件,经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实现细颗粒粉尘排放浓度低于10mg/m3,滤袋使用寿命达到4年以上。

 

  
  2014年工信部将高温除尘先进技术示范应用作为工业强基重点方向之一。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蓝天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和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燃煤电厂、工业锅炉和钢铁高炉转炉的除尘项目实施工作。示范项目促进了袋式除尘的除尘效率大幅度提高,推动了高温过滤材料的创新,延长了高温滤袋使用寿命、降低了除尘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承接了由工信部支持的“高温袋式除尘技术开发与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平台重点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建立袋式除尘技术的滤料与滤袋产品标准体系;确定工况条件对滤袋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建立滤袋使用及维护的技术规范,将现有滤袋平均使用寿命在模拟工况条件下提高30%以上;开发出排放浓度≤10mg/m3的新型滤袋,在重点地区电厂示范应用;建成千吨级废旧滤袋回收利用示范线,有效解决废旧滤袋回收问题。
  
  目前,袋式除尘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比例达95%,在水泥行业接近90%,在垃圾焚烧行业达100%,燃煤电厂的应用比例接近30%。经过不断的治理和改造,我国火电行业的烟尘排放量由2015年的40万吨降低到2019年的19万吨;通过袋式除尘技术,2020年60%钢铁产能完成低排放改造,预计能够降低烟尘排放30万吨。
  
  在产业的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江苏阜宁和浙江天台两个过滤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这两个地区都具有较好的过滤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成长了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地方政府对产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两个地区在全国产业内都具有了很强的影响力。
  
  4 交通工具用纺织品
  
  纺织品在交通工具中主要应用于内饰,安全、隔音隔热、过滤、结构件等部位,需要特殊的功能和外观设计,一般需要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2001年我国汽车产量只有246万辆,汽车工业每年消耗的纺织品约5.5万吨;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已经接近2500万辆,消耗60万吨纺织品;另外我国高铁也消耗约5万吨纺织品,主要用于座椅面料。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升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和内饰的个性化更加重视,纺织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方面承担了重要角色,安全气囊(帘)已经成为汽车标配并且数量在增加,超纤材料已经在经济型轿车和新能源汽车中应用。2004年我国每辆汽车配置的安全气囊数量平均仅为1.67个,不少经济型轿车没有配备气囊,而根据2017年的一项对我国销量前10名的乘用车安全气囊情况的调查,这些车型全部配备了主副驾气囊,50%配备了前排侧气帘,在中高级轿车中前、后排侧气帘、头部气囊、膝部气囊已经成为标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行业对汽车轻量化和非织造布基电池隔膜的研究和应用探索。

 

  
  随着我国超细纤维材料技术的突破和产能增加,以及汽车消费升级和国产汽车的发展,超纤材料的应用车型已经从中高级轿车向普通家用轿车扩展,应用在座椅、门板、扶手箱和顶棚部件中。
  
  近年来,纺织行业还充分利用天然纤维的环保性能,将麻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行业。麻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质、环保、隔热、吸音和耐冲击等特点,独特的生产技术降低了VOC的产生量和挥发量。目前,麻纤维复合材料已经在汽车、高铁、船舶等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交通工具用纺织品与汽车工业配套,进入门槛比较高,生产企业与汽车企业一般都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深度融入主机厂的研发和供应链体系。申达股份是我国业内领军企业,围绕主要客户完成了全国的生产布局,并通过收购IAC集团全球汽车软饰业务70%股权成为全球经营的企业,在亚洲、北美、欧洲和非洲拥有近50家汽车内饰生产企业,2018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江苏旷达主要生产机织和针织汽车内饰,华懋科技主要生产安全气囊,两家企业面向汽车行业的销售均在10亿元左右。
  
  5 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
  
  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主要用于保护处于特殊工作环境中的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和人生安全,按照防护的身体部位、应对的危险因素和职业人群可以分为众多品类。安全防护产品的应用推广与经济发展水平、职业安全标准等密切相关。2001年我国在该领域的产量仅7.5万吨,主要是各种防护服。2010年,我们建立了涵盖高性能纤维、织造、面料和制品企业的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创新联盟,加强与应用单位的对接交流,在防静电、阻燃、防刺防割、防弹、防生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产品在公安、消防、化工、煤矿、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20年我国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产量达到了45万吨。

 

  
  我国在安全防护领域取得的成绩,一方面是由于行业加强了阻燃、防弹、防生化等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和材料创新,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4年我国实现芳纶的产业化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产品质量和性能大幅提升,泰和新材是国内芳纶行业的龙头企业,其2020年芳纶的产量已经超过7500吨。第二,我国在安全防护领域内的重点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如消防战斗服,防弹衣、头盔、防弹盾牌,防电弧服、核生化防护服,使用多种材料复合实现单一防护服具有多重防护能力。第三,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和职业安全要求的提高加大了市场对安全防护产品的需求,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增长也加大了全球对防弹、防爆产品的采购量。
  
  安全防护领域产品要面临多种危险因素,产品众多,不同的应用领域对防护产品的标准和采购也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市场呈现明显的条块分割,小企业多,行业内缺少能够整合产业链,能够为多个行业提供全系列产品的大型企业。培育安全防护用纺织品产业链内的链主企业和一批创新能力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是行业未来的重要任务。
  
  6 结构增强用纺织品
  
  2008年我国的碳纤维产量仅有200吨,进口8000吨,这些碳纤维主要应用于球拍、鱼竿等运动器械的生产,加工方式也比较简单,在航天领域、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少。2020年,我国碳纤维的需求量增长到4.8万吨,我国实际生产1.8万吨,缺口部分依靠进口补足。
  
  我国在碳纤维产业制备技术和生产能力方面取得比较大的突破,织造和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上取得一系列成果,碳纤维在国产大飞机、直升飞机、无人机和能源领域得到较多的应用。2020年,我国风电叶片消耗的碳纤维约2万吨,是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大应用领域。2001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只有400MW,整个行业处于发展的初期,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44733MW,而到2019年装机容量达到了209.94GW(1GW=1000MW),约消耗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380万吨。

 

  
  建筑领域是碳纤维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用于房屋、桥梁、管道,相比于传统材料在抗拉强度、抗疲劳性、抗腐蚀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020年我国应用于补强的碳纤维超过2000吨。
  
  2018年,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以轻量化为目的,为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风力发电等应用领域提供低成本、可工业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方案,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我国碳纤维及应用快速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20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重点应用。在航天领域,纺织材料应用于航天服、航天货包、星载天线、降落伞等,在航天员生命保障、通信系统和回收着陆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防军工领域,先进纺织材料在军需被服、单兵防护装备、伪装屏蔽装备、飞机、舰船中大量应用,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在海洋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绳缆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远洋捕捞、深海探测、石油开采、深水系泊,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